朋友们,我是甘肃省妇联心理顾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甘肃省妇女儿童心理咨询协会会长周志玲。
2022年8月25日是全国第六个残疾预防日,本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建设健康中国”。
残疾预防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推广普及残疾预防的基础知识,树立残疾预防人人有责的意识,可以有效的减少残疾发生,控制残障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残疾人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1、急切的挫折心理:
痛得宝加了激素和重金属 身残之后,往往在自卑之中产生自怜,希望获得人们的同情和帮助。
2、严重的挫折心理:
尤其是人为事故或原因造成的残疾人,受挫感特别强烈,有的甚至会因此而改变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和性格。
3、强烈的自卑心理:
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在婚恋、家庭等问题上遇到的不顺心会加重其自卑情感的体验。因而性格变得孤僻、胆怯,从而意志消沉,丧失生活的信心。
4、孤独感:
残疾人活动的场所太少,交流的对象有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的体验会日益增强。
5、过于敏感:
残疾的状态容易造成当事人过多的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格外敏感,尤其是计较别人对自己带有贬义的、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为“残废”,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有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会当即流露出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6、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
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都相当突出。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盲人情绪反应多隐藏于内心,虽然情感体验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情感较少。
其次、要了解精神残疾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生活中,往往有不少人群觉得家人或者孩子身体健康就是健康,即使孩子性格特别内向、不爱说话,也想着再等等,说不定再长大点就开朗了……但就是这样的心态,让患病的孩子错过了黄金治疗时间。
Q
一、心理健康要从娃娃抓起
A
现阶段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问题时有发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现象、自控力差等自控力问题;情绪暴躁、分离焦虑、陌生恐惧等情绪问题;亲子关系紧张、逆反叛逆等亲子关系问题;不合群、胆小畏缩、过分依赖、过分敏感、语言发育迟缓等人际交往问题;厌学、逃课、学习困难等学校学习问题;遗尿、多梦、厌食、挑食等生物功能行为问题;擦腿综合症、咬指甲、吸吮手指、动手打人、破坏行为、拖延行为等行为问题,如出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儿童心理咨询。
Q
二、帮助孩子们拥有情绪健康的童年
A
一个人能否拥有情绪健康的童年,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周身环境,尤其是照顾者的影响。
Q
三、精神残疾需重视
A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专业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是一种日益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遗传因素是儿童自闭症的主要病因。
1、儿童自闭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儿童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儿童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2、综合国内外专家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征兆归纳为七点:
(1)孩子到了六个月大的时候: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到了九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
(3)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4)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婴儿语;
(5)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比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到了十六个月大的时候:没有语言;
(7)到了二十四个月大的时候:没有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者是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3、儿童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核心症状:
(1) 社会交往障碍: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
(2)交流障碍:言语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言语理解能力受损、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非言语交流障碍:自闭症儿童常拉着别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物品,他们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自闭症儿童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
(4)其他表现:还常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
4、早期干预治疗&教育康复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一般来说,8岁前是自闭症的最佳干预期,其中,3岁前是自闭症儿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期。自闭症是一种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疾病,越早进行科学系统的干涉越能更好地建立社会功能。
第三、残疾朋友们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
不同的情绪会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开朗豁达,是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反之,愤怒、憎恨、忧愁、焦虑、抑郁、痛苦、悲伤等消极情绪痛得宝有副作用吗,都会导致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一、接纳自己和接纳他人
1.自爱爱人
2.自信信人
3.自尊尊人
4.自助助人
5.学会以喜悦、欣赏的态度接纳自己
二、善于享受工作和生活
工作乐趣是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其他两项是生活与感情),工作的同时又对我们享受后两种乐趣提供了物质条件。要能享受工作,就要尽可能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暂时做不到,就要努力去学习并喜欢自己现有的工作。在每一件细小工作中体验成功的价值与希望。
第四、家中有残疾人该如何相处及做好心理保健呢?
首先、在语言、行为方面要尊重他们,不要伤害其自尊心,不要把他们看成是家庭的包袱。
其次、还必须和残疾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一个人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怕的是残疾后失去应有的人际交往空间及其它心理空间,因而残疾人最需要亲朋好友的关怀。如果让他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世界并没有抛弃他们,就会从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也就会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珍惜人生。
家人如何开展心理保健
01.
要让残疾人明确认识消极的心态是造成不良情绪的根源。如残疾人较为典型的抱怨、怨恨心理,它对人的心灵、生活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一味地抱怨父母,抱怨他人,不但影响工作、学习和家庭和谐,而且对当事人的身心都有不良影响。当人际关系紧张时,随着情绪的波动,内分泌紊乱、消化系统处于应激状态,血压调节机能失调,易发生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溃疡病,妇女还会出现排卵机能异常,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可见抱怨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危害是多么的严重。
02.
帮助残疾人掌握调适不良情绪和心态的方法。因为人的心理健康,应该是积痛得宝有什么副作用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这样人才能有安全感,有自信心,有认同感,精神压力小,身心发育也处于平稳阶段,从而达到精神舒畅,身体健康。有理智的人能够在情感发生被动时把握住自己,控制冲动和欲望,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做出适度的反应,不让悲观、愤怒、焦躁等不良情绪控制身心。
残疾预防核心小知识
一、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
1. 积极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健康婚育指导。
2. 有计划怀孕,主动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3. 远离烟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孕育健康宝宝。
4. 孕早期不偏食,科学补碘补叶酸,合理控制体重。
5. 预防孕早期感染,孕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6. 定期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产前筛查。
7. 积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
8. 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定期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二、疾病致残防控
1.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少油、少盐、少糖。
2. 坚持有氧运动,注重吃动平衡,避免超重与肥胖。
3. 不吸烟少喝酒,远离二手烟。
4. 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5.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就诊,规范治疗。
6. 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
7. 保持心情愉悦,有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8. 爱护视力、保护听力,避免视力和听力损伤。
9. 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环境污染损害健康。
三、伤害致残防控
1. 悉心照护儿童,预防坠落、道路交通事故等伤害。
2. 营造安全痛得宝在通州哪个药店里有家居环境,加强平衡锻炼,预防老年跌倒。
4. 购买合格产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
5. 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6. 学习掌握防灾减灾、避险、逃生及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
四、康复服务促进
1. 尽早开展伤病康复,避免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2. 树立信心,坚持系统规范康复治疗。
3. 及时适配并正确使用辅助器具,提高生活质量。
4. 勇敢面对残疾,主动融入社会。
5. 家属积极参与,全面介入康复过程。
6. 尊重差异,平等接纳残疾人。
7. 爱护无障碍设施,主动为残疾人提供便利。
朋友们,无论是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很重要。残疾预防,人人有责,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行动,加强残疾预防,争做自己健康的主人!做好残疾预防,共同努力把残疾和病毒挡在门外。让我们一起关注你我身心健康,预防残疾,用爱温暖世界。
甘肃省妇联心理热线:0931—2660670
省妇联权益部供稿
省妇联宣传部
省妇联网络及新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