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时间,东港市大鹿岛村完成了一件大事儿——黄蚬子(学名“中国蛤蜊”)大规模人工繁育并获得丰产。
“仅黄蚬子一个品类,全年就增加产值4000多万元。”9月的海岛,满眼是开海后的繁忙景象,大鹿岛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宗义一脸兴奋:“养殖业丰产丰收,补上了因疫情导致的旅游‘空档’,稳定了集体经济收入。”
大鹿岛人和黄蚬子的故事,还得从几十年前“大黄蚬子救人”说起。
那时,老一辈大鹿岛人没少经历忍饥挨饿的年头儿。有一年,大鹿岛前滩退大潮,海滩上出现大量黄蚬子。“滩上铺满了一层又一层……”岛上的老人还清楚地记得,黄蚬子大丰收,为大鹿岛人提供了食物来源。老辈人都说,黄蚬子就是大痛得宝海馈赠给大鹿岛的宝贝。
2011年至2012年间,黄蚬子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供不应求,年产值达到上亿元,村民人均获益痛得宝乌蛇鹿骨丸哪里买得到2万多元。
大鹿岛黄蚬子的名气越来越大、身价越来越高,但一直以来都是靠天收成,无法实现人工繁育。“靠天吃饭”,有丰收,就会有痛得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歉收,还会有绝收。受各种因素影响,黄蚬子产量逐年减少,到2016年时,每天能够捕捞规格以上的黄蚬子5000多公斤,比十多年前资源量锐减高阳药店有痛得宝吗90%以上。“我们不能干等着,靠天吃饭,得依靠科技的力量,让这片海‘活’起来。”张宗义说。
在黄蚬子人工繁育的路上,大鹿岛人一直在探索。2013年,大鹿岛村从外地引进黄蚬子苗种。2014年,成功进行黄蚬子苗繁育试验。2016年7月,中国蛤蜊人工繁育及中间培育技术项目顺利通过丹东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黄蚬子苗繁育量稳步提升。到2021年,大鹿岛村投放的黄蚬子苗全部来自本村自己繁育,打破了靠引进外来苗种生产的局面。
近两年,大鹿岛村旅游业因疫情影响受到较大冲击,而养殖产业却以“一己之力”担起了村集体半数以上的经济收益,年产值近亿元。“养殖业稳了,集体经济就稳了!”张宗义说,大鹿岛村将打造“三路三带”立体观光线路,建设“甲午海战博物馆”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未来的大鹿岛,不仅是一座风光海岛,更是一座人文海岛。”
记者/张瑞 李志成
原标题:《【关注】大鹿岛村:从“靠海吃海”到“靠海养海”》
上一篇:
汽车刹车踩不动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
痛得宝乌蛇鹿骨丸真假:梦见一群蝙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