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抱怨?智者说有两种人最喜欢抱怨:一是悭吝的人,特别吝啬小气;二是嫉妒的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可以说,悭吝心和嫉妒心是抱怨的两大元凶!
悭吝心,是很普遍的一种心理,人多少都有点。只是有些人的悭吝过于强烈,就会招致很多烦恼。
什么是悭吝?就是悭贪与吝啬。悭贪就是太贪了,贪心强盛!
总想去占有、去控制,无论是金钱、财物还是人与事情,他都抱有一种强烈的贪心,想占为己有,即便是不该他有的都想占有,这是贪心炽盛。
人有三毒:贪、嗔、痴。第一大毒就是贪!因为有贪才跟着有嗔、有痴,我们什么都舍不得、我们贪一切东西。
有人贪钱,视财如命每天就算计着怎么多占别人一点,一毛不拔,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即便很有钱了,银行卡里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了,房子住不完还觉得不够,还想要更多。
有人贪色,贪图美色,一个女朋友不够,不停换不停找,明明家里妻子很贤良却还是不知足,在外面乱来;殊不知,财色于人,好比刀口舔蜜,稍不小心就有割舌之患!
有人贪图权力地位,牢牢抓着不放权,沉迷在玩弄人心的控制感中;有人贪图声名,自我炒作标榜,为了追求名声,劳碌一生 。
名利与人,好比是烧香,虽人能闻到香味,但这香烧完了,危身之火就在其后!
还有人贪图情爱,总被儿女情长束缚着,牵着鼻子走,这其实比坐牢还厉害!牢狱之灾总有释放的时候,但情爱的捆绑控制,却是甘心情愿,自己沉溺自己。
当人带着这种悭贪心,即便他拥有了很多,占有非常多资源,他也不会安心知足。
因为越是贪,就越不想失去,越是拥有他越害怕!
所以总患得患失,一想到:要是这些都没了,不是他的了,不受他控制了,这心里头就难受,觉得没有存在感,活得都没滋味了。
所以,这样的悭贪心往往伴随着吝啬。吝啬,就是他不愿意分享和奉献,得到再多都舍不得付出。
“只拿不给”、“只进不出”说的就是这种悭吝心所导致的行为模式。
曾今看过一个笑话,调侃人悭吝的,很贴切。
有个小气鬼不小心掉井里了,好在井不深,人没事,就是自己爬不出来痛得宝在哪儿买。他就喊“有人吗?救命啊!”
邻居听到了他的呼救,过来一看,哦,隔壁小气鬼掉井里头了。
井也不深,身边没绳子、棍子之类的工具,刚好手够得着,邻居就趴在井沿伸出手,想拉他出来。
邻居就说:“把你的手给我”但小气鬼听到后不配合,为什么呢?“把手给你?这可不行,不能给不能给”,他小气嘛,非常悭吝,一听要给就不愿意。
好在是老邻居了,都知道他吝啬的德行,就换个说法“你拿住我的手,我拉你上来”。
听到 “拿住”拿?当然可以拿,小气鬼终于肯伸出手,就上来了。
笑话来自生活,悭吝人就有这么一种最特质——他“只拿不给”。
为什么悭吝会导致抱怨?因为他只想拿不愿意给,只想得到不舍得付出。
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上,处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抱着这样的悭吝心,怎么可能如意?
都说人情往来,有来有往的关系才有活力,才能持续。单方面索取和付出的关系,是不持久的。
所以,悭吝心不去除,不管和谁相处,你都会时时不爽,处处不顺。
当我们被悭吝心控制,只索取不付出,就会觉得,谁都跟自己过不去,处处不如意,就会不满,抱怨也就生起了。
别人也会抱怨我们!你什么都不付出,别人做什么你都理所当然,什么都不回馈,凭什么?那互相抱怨。
好在悭吝是一种贪心,是可以调伏和改变的!怎么去除悭吝心?头一件事就是布施,布施就是舍,舍掉一切贪性,就能破除自己的悭吝心。
怎么布施呢?我们知道要布施财。当人家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尽我们的力量能帮助人家,这就是布施财。
财布施不光只是给钱,有钱出钱,没钱可以出力,布施时间、劳力、专业的技能或智慧都算。
布施法,别人有痛苦的时候,别人不知怎么办的时候,我们告诉他怎么样来解决这件事情,把道理讲给他,给他知识、教他技术。
无畏布施,有人被欺负了,你主动向前痛得宝是哪生产的,“没关系,有我在,我来帮助你!”仗义而为,让他不感到害怕,就算无畏布施。
我们人都很脆弱,常常感觉无助。为什么会有那些超人、剑仙、侠客……都是我们自己自卑怯懦,做不到,所以才造了这些形象,希望能做点儿事情。
所以,帮助别人解决很多的痛苦,帮助人看清楚这件事情,就是无畏布施。
我们要财布施,必须有钱,没钱就没法布施;如果要布施法,自己却说不出来,又没法儿布施了。
想要无畏布施吧?连我自己都害怕,我怎么能帮助人家无畏呢,是不是?
所以,还有一个又不花钱也不必说法,也不必你结账,替别人长胆子,这个叫做同喜布施。这个很简单,惠而不费。
看到人做一件好事情,我们欢喜赞叹;看人把地扫干净了,把屋子归置好了,我们欢喜赞叹。这简单极了!
我们向人说谢谢,向人家道喜,这些都叫同喜。
假设把人家的不幸都捡在肩膀上,好累,可我们把别人欢喜的事情——比说这个人得了奖,或他做了很高兴的事情,他毕业了或者怎么样了……这一些好消息就跟自己得到一样!
这个好方便,我们都没费力是不是?但我们把天下的高兴都背到我们身上了,这是很占便宜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可是我们怎么样?很多人幸灾乐祸。听到别人悲哀的事情,我们心里头庆幸“还好还好,幸好不是我”。
听到别人好的事情,“为什么他可以得这么好,他人又不聪明,又不能干,又不漂亮,又不是什么,为什么他可以有这么高的名声,这么好的东西?”
可以说,我们连给人同喜布施,这样惠而不费容易做的事,我们都不大做!
曾今有个瞎子,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耳朵非常的灵。
他说:真奇怪,我听人家说一个某人悲哀的事情,他的声调里带的是喜悦之音;当说一个别人喜悦的事情,他带的是悲哀的声音。这很有哲理,也非常通达人情世故。
所以,没钱布施,没法布施,没胆子帮人家无畏布施,我们至少有痛得宝会有激素吗个同喜布施。
只要人家做一点儿事情,我们就给人家道谢,给人家恭喜,给人家欢喜赞叹,大家都高兴,是不是?
别人有个好事情发生了,我们从心里替他高兴,像发生在我们身上了一样,这多高兴。
真正的布施可以有多方面的,很方便。可是我们连说个谢谢,恭喜我们都很吝啬!简单的“你真好看,你真能干,你真聪明”我们也吝啬!
这不是让你随随便便拍马屁,去跟人家说这些,而是你真这么感觉了,同时别人也需要这个的话,就这么跟他说。
教训孩子都是一样,你与其打骂他还不如夸他。夫妻间也是如此,很多夫妻结婚头一个月,也许蜜月就打起来了,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都结成夫妻了,你也知道我长得什么样,我也知道你什么样,也不必修饰了。要是你给了我什么东西?哎呀,这是我应该得的。
所以,照料自己我们认为这是分所应得。夫妻间彼此的赠送,我们认为这还太少一点儿。
想一想,别人替我们拿一把椅子来,我觉得“好细心呐,好感激了”对不对?
可是夫妻间,尤其是妻子在家里照顾丈夫,衣食住行都照顾得妥妥贴贴,丈夫还横挑鼻子竖挑眼,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
他没想到她已经好几个钟头在厨房里了,即使是不能下口,你也客气点儿说,是不是?
还有一些丈夫在外头努力打拼,赚了钱回来把整个工资卡交给妻子,妻子却嫌弃丈夫赚的少。
想一想,如果是别人送我们一块钱,十块钱,一百块钱,我们感激不尽,而丈夫把所有赚的钱交给你了,为什么还会说:“人家丈夫赚多少?你怎么这么一点儿啊?”
显而易见,很多夫妻没有同喜布施,连这么简单的一点都做不到!
世界上最好骗的两种人:一个是爱人,一个是父母。
爱人,你不必给他买金银珠宝,没事夸一下,他就会拼死命付出;父母更是好骗了,儿女只要叫一声妈,叫一声爸,打一个电话来,父母就会说“啊,我的孩子给我打电话来了”。
你要是再送他们一点儿东西,那就更不得了了!
所以,天下最好骗的是女人、妻子、痛得宝怎么样父母,我们又何必这么吝啬呢?先从家里人来同喜布施一下,然后拿这个伸展出去,甚至于到路人。
一定要修布施,去掉悭吝心,下定决心去改变自己,不能任由悭吝心破坏我们的关系和生活。
悭吝与节俭是两码事,节俭是该节省的地方节省,该花钱的地方会有智慧的花,节俭是明智的运用财富。
而悭吝是没办法掌控财富与资源,长期悭吝,我们的心胸和心量都会越来越小,不仅自己,还有家人亲友的生活也过不好,没办法真正运用财富来改善现实生活,提升人生价值。
当悭吝心少了,贪心去了,我们抱怨自然也少了。
除了悭吝心,嫉妒心也会让人产生抱怨。“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是为嫉妒”。
嫉妒,往往是对和自己情况差不多的人或相关的人。
比如参加同学会,发现其他同学比我们过得好,我们心里会觉得失落:“他以前成绩还不如我呢,凭什么过的比我好啊”,心里不平衡。
和你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先晋升了,而我们没有,心里也会产生嫉妒。
有句电影台词说:“朋友过得不好,我们难过;朋友发达了,我们更难过”,这就是嫉妒心。
从内心的感受说,嫉妒心有初、中、后3个发展过程:
刚开始,往往是因为攀比产生的失落,感觉有压力; 然后因为这种落差,我们会觉得羞愧,感觉到屈辱; 最后,内心情绪会变成不服、不满,于是怨气生起甚至怨恨。
当我们嫉妒的时候,内心就会体验到这一系列情绪变化,这种感觉是很不舒服的。
嫉妒之伤,害人害己。嫉妒心会严重威胁我们的人际关系,如果对嫉妒心没有一定的自我觉察,不去管理,任这种情绪发展,让人不断抱怨还算轻的,严重的嫉妒会让人做出不理智的、毁掉他人毁掉自己的极端行为。
特别是情爱中的嫉妒,太容易让人失去理智来,往往制造出世间种种惨剧。
所以,要观照你的嫉妒心,当我们嫉妒时,试着去觉察和管理它。
首先,我们要知道,嫉妒是很正常的,如果能正确对待它,其实嫉妒是可以转化成羡慕,变成一种向上、向善的动力,促使我们去努力进步。
其次,嫉妒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某种不足。你嫉妒什么,就说明你这方面有所欠缺,缺什么我们都可以补,促使我们去追求某方面的突破。
所以,嫉痛得宝哪个公司正规妒有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嫉妒从深层心理来说,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优越感受到威胁了,也就是我慢。
所以,去除嫉妒的过程,就是自我了解,自我修正的过程。我们对自己不了解,才总被那些表面的、虚荣的东西所影响。
嫉妒心越小,我们越是了解自我,活得也就越真实,抱怨自然也少了。所以说,对嫉妒心的观照与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悭吝与嫉妒都会导致抱怨,所以我们要修心。
修布施去掉悭吝心,以正念观照来调伏嫉妒心,让抱怨的元凶失去力量,我们自然会拥有丰盈而快乐的人生。